長養慈悲心

學佛而素食,目的是在長養慈悲心。學佛而嗜食肉類,心中充滿貪慾,不可能證得菩提道果。因此楞嚴經說:「汝等當知,是食肉人,縱得心開,似三摩地,皆大羅剎,報終必沉生死苦海,非佛弟子。如是之人,相殺相吞,相食未已,云何得出三界?」

或許有人會認為,過去釋迦牟尼佛住世時,並沒有規定佛弟子一定要素食,現在南洋佛教國家的僧伽也不戒肉食,可見學佛修道與素食無關。其實這是對佛教的嚴重誤解。

釋迦牟尼佛在古代印度實行乞食生活,為了讓施主都能平等的有種福田的機會,特規定弟子必須挨家挨戶次第乞食,不可揀擇分別,對於受施的食物,也都隨遇而食。今日南洋僧伽,仍然遵循此一舊制,沒有改變。

事實上,絕大部份的施主都知道佛弟子心向素食,布施時也都避免供應葷食,只有一些不甚了解的施主才布施肉食。對於這些少之又少的例子,自然無須加以放大,而以此認定出家人不必一定要吃肉。

佛教傳至中國,展現大乘氣象,佛門僧眾濟渡眾生的苦難惟恐不及,豈有食肉之理。中國佛教之持戒素齋,為慈心不殺樹立了良好的典範,也為僧眾戒律建立了卓越的制度。

即使是西藏佛教,過去因地處高原無法種植蔬菜,以及天寒地凍須脂肪維生而不禁葷食,現在也因科技進步環境改善等因素,而逐漸改為素食。達賴喇嘛就多次公開鼓勵藏人儘可能素食,以長養慈悲心。

當然,在家佛教徒沒有規定要和出家人一樣素食,但是如果條件許可的話,能夠素食對自己總是有莫大的好處,值得努力嘗試。

對有些初學佛者而言,一下子斷絕葷食可能有些困難,因此有若干方便的素食方法可供採用。例如「吃花素」,是相對於「吃常素」的一種方便,每月之中選擇數日素食,有的選農曆初一、十五,有的選六齋日(每月八、十四、十五、廿三、廿九、卅日),有的選十齋日(六齋日再加一、十八、廿四、廿八日)。

又如「吃方便素」,也就是「肉邊菜」,素食者有時身不由己,處於葷食的情境,可以只吃菜,不碰肉類。如果這些方便素食都做不到,便應吃「三淨肉」,也就是只吃「不見殺、不聞殺、不為我殺」的肉,不要自己挑選禽畜魚貝,自行宰殺,或請人宰殺。

一個人剛剛開始素食,必定引來親友同儕的異樣眼光,各種詢問隨之而至,有些詢問出於關心,有些則有嘲諷成分。素食者此時必須表現出謙和而堅定的態度,善為解說,以化解他人的疑慮,也明確宣揚素食的初衷。

現代人應酬宴客的機會很多,如能以素食待客,真是功德無量,冥冥之中,必有福報。如果是婚慶喜宴及祭祀祖先,更應採行素食,把素食的功德迴向給至親眷屬及歷代先人,福報無邊,不可思議。


#礦工兒子

#愛心捐款

#志工